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建校100周年办学成果展专栏
2025.10.29
19
字号:
小中大我的内江二中情结(四)
三木为森荫千树,九畹滋兰香满园
作者 陈毅刚
1958年到1966年,是内江二中百年历史中最为辉煌的高光时刻。短短的八年中,从内江二中毕业出来的学生里,井喷似的涌现出了大量的科学家和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如著名水中兵器专家钟文成等8位高59级的校友,中国航天环境工程专家郑远隆等6位高60级的校友,我国导弹测试研制专家张淑明等5位高61级的校友,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专家冯忠孝等两位高64级的校友,中国著名冶金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干勇,北航理学院院长、博导、国家级“教学名师”李尚志等3位高65级的校友,冶金部教授级工程师国际焊接工程师张友权、军中翘楚陈忠民、舍己救人英雄潘培雨等3位高66级的校友,国家863/CIMS主题专家初64级的刘飞校友……这一系列耀眼的明星,成了内江二中百年历史中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应该说,内江二中在每一个时期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各行各业的翘楚,但是像这样在短短的八年中如此密集的涌现出这样多的国家级栋梁之材,在内江二中的百年历史中,甚至在全国各中学的历史中,都是难得一见的特殊现象,很值得研究。
作者的一孔之见是:内江二中在短短的八年之中培养出这样一大批高质量的学生,除了与那时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密不可分以外,还与那时一个高水平的领导班子息息相关。这个领导班子就是: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章添,教导主任朱纵舫,总务主任钟华灿。当然这中间还有张治祥、龚德昌、李必富、邓扬名先后担任过学校书记副校长等职务,不过他们的任职时间都很短,来去匆匆,了无痕迹。
这个领导班子的建立是1958年3月。那年,省上为了加强对省属重点中学的领导,把章添从华西医院宣传部长任上调来,把朱纵舫从内江团地委调来,钟华灿则一直在内江二中工作,章添把钟华灿从总务处职员提为副主任、主任。这样,一个精明强悍的高水平领导班子就形成了。
说出来也太令人不可思议了。一所高完中的领导班子,竟然只有三个人。哪里像现在学校的领导班子那么“气派”?不光有校长有书记,还有一大群副校长副书记;除了团委工会外,不光有教导处总务处,还有政教处科研处学生处保卫处办公室等名目繁多的处室;不光有主任,还有一大群副主任。
说出来也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堂堂一个省属重点中学的校长,竟然没有校长办公室!章校长是和支部干事黄和纯一起在支部办公室办公的。教导主任朱纵舫也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他是和教导处的职员以及油印工人们挤在教导处办公室上班的。总务主任钟华灿,同样没有专门办公室,他是和会计出纳等职员挤在总务处办公室上班的。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钟主任还在他的办公桌旁边的墙壁上挖了一个一尺见方的小洞,洞口外面便是进出学校门口的大路,这样作是为了方便随时来找他办事的教职工和学生们。

是的,这三个领导连办公室都没有,人们会觉得太寒碜了!但我要说:这不是寒碜,这是“极简主义教育”,毕竟柏拉图教学生时连桌子都没有。而且教育创新更需要这种“寒碜”背后的精神。西南联大教室的屋顶是铁皮的,办公室和寝室大多是茅草屋,却培养出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八位“两弹一星”元勋。所以章、朱、钟三位领导虽无象征官威的办公室,却更亲民。办公室的物理消失,却是服务群众的化学融合。
是的,这个领导班子才三个人,实在太少了。但是,人数少意味着决策的链条更短,信息传递更快,解决问题也更为高效。他们三人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从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而且,这个领导班子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出色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这就为内江二中的高效出色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保证。请看:
章添,北京人。先后读过北平辅仁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大学三所名牌大学。能写会说,出口成章。他还是一个打过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老革命。所以,章校长既有一个革命战士的胆魄又有一股文人的风骨。他敢于大胆启用人才保护人才,敢于抵制上级领导的错误,对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如何办好一所学校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关于章添校长,接着作者会有专门的文章写他,这里不再赘述。
朱纵舫,四川荣县人,195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58年从内江团地委调到内江二中任教导主任。朱纵舫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渊博的历史知识,是一个饱读诗书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他平时低头做事低调做人不苟言笑沉默寡言,课堂上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谈笑风生,所以他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写的文章真是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妙笔生花如有神助,他的书法更是笔酣墨饱龙飞凤舞娇若游龙翩若惊鸿!记得一天课余时间我穿过办公室走廊到了教师宿舍,无意中走到朱主任寝室门前。那时,正是他新婚燕尔之际,门前一幅墨迹未干的对联很是引人注目。据说那是他在自己的结婚宴席上酒酣耳热之际,挥毫泼墨为自己的新房写下的。那幅对联我至今记忆犹新:“芙蓉女子高楚楚,美妆男儿络耳胡”。对联虽不甚工整,但却非常贴切地刻画出了新娘子楚楚动人的高挑身材和新郎官满脸络腮胡的生动形象。这幅对联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朱纵舫那一手行云流水般的行书,真是漂亮极了精彩极了!


这样的人才,自然使得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章校长如获至宝。因而两人意气相投分工合作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章校长管全面,朱主任管教学。章校长负责全校理科教学,朱主任负责全校文科教学。两人分别参加一个学科教研组的教研会,分别担任高三一个班的副班主任。他们和班主任一起参加主持班委会,和老师同学一起分析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比如请成绩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他的学习经验,传授学习方法。对因为思想认识问题而学习不努力的学生,就指派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去作思想工作。对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习的学生,就联系钟华灿主任想方设法解决该生的经济困难。对偏科的学生,就指派该科的老师单独辅导,有的放矢地作好纠偏工作……
章添朱纵舫就这样欢快地唱着“二人转”,把内江二中的教学工作搞得风生水起。而作为总务主任的钟华灿则甘当配角,一直心无旁骛地默默作好自己的后勤本职工作。表面上,学校工作中很少看见钟主任的身影,其实他的工作非常繁杂。除了学校的日常总务工作外,他还要过问学校教师食堂和学生食堂的工作。
那个年代,教职工们基本上都在教师食堂吃饭。不光单身教职工,就是结了婚有了孩子的教职工也都在食堂吃饭。吃饭铃一响,教职工们一家一家的来到食堂,吃完饭,洗了碗,然后把碗筷放在教师食堂,就各自去办公室去教室了。教师食堂吃饭的人多,事情就多,工作就繁杂。虽有教师伙食团团长,但很多事情也要总务主任去拍板去处理呀!
那时,内江二中有八县一市的农村学生,还有碑木白马的学生,都需要住校,所以在学生食堂吃饭的人就很多。尽管有学生伙食团团长,但是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总务主任去把关去解决呀!值得称颂的是: 钟主任不仅每天要处理繁冗的日常事务,还很贴心的及时解决老师学生的实际困难。有些事情,至今回忆起来仍然使人感到非常暖心。

1963年,“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物质供应仍然十分紧张,买米买油买肉买糖买什么都要凭票供应。那年冬天,年轻教师李君儒因患瘘管病去成都住院动手术,他爱人也陪同前往。李老师走后,学校总务处分发凭节日机动肉票集体购来的每人一斤半的盐肉。因为平时每人每月只定量供应半斤猪肉,所以这一斤半的盐肉就显得格外难得格外珍贵。当时李君儒家里没人,钟华灿主任就代李老师签字领了。等了几天,李老师仍然没有回来。那时没有冰箱,再这样放下去盐肉就会腐败变质。钟主任想了一个法子,把这肥肥的盐肉熬成猪油,同时把熬过油的猪肉也一并放进油里储存起来。李老师出院后回到内江,钟主任将那罐猪油全数交给了李老师。人心都是肉长的,试问: 领导对老师关心到这个地步,哪个老师能不受到感动?
钟主任对教师是这样,对学生也是这样。1966年上半年,空军在内江二中招收飞行员。高66级3班学生张学富体检后身体各方面都合格,就只有体重差两斤。很明显,这是营养不良造成的。班主任施蔚真老师给学校领导反映了此事,钟华灿主任马上就安排张学富同学在教师食堂吃饭。张学富同学在教师食堂连续吃了一个月,体重就达到标准了,因而顺利地被招收为飞行学员了……
写到这里,笔者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感叹:那个年代内江二中的学生遇上了这样的领导,也真是够幸运的了!

才华横溢一身正气的章添、满腹经纶管理内行的朱纵舫、任劳任怨关心师生的钟华灿,就这样组成了内江二中的最佳领导班子。在这“三驾马车”的驾驭下,内江二中想不出成绩都难!这就是为什么短短的八年之间,内江二中涌现出了那么多的栋梁之材的原因!写到这里,笔者也情不自禁地为三位领导吟诗点赞了!
七律
咏三贤治校
三木为森荫千树,
九畹滋兰香满园。
章添舵稳航向正,
纵舫学渊星斗繁。
华灿躬行理庶务,
情系师生暖杏坛。
鼎力治校开新局,
绛帐传薪续鸿篇。